2024年馬偕醫療創新出題解題專題競賽
出題入選名單公告
感謝所有提案人熱烈響應本次競賽活動,同時恭喜獲獎的提案人,後續將以e-mail的方式聯絡領獎事宜。
編號 |
提案名稱 |
現況及問題說明、分析 |
1 | 數位監測如何更有意義地引導心律不整管理與治療 | 大量的穿戴式裝置投入心律不整篩檢與監測,但正確性、連續性、普遍性等問題仍影響其實用性;現在如何推廣,未來如何精進? |
2 | 透過AI,能夠不經由交班,快速掌握病人當日的狀態後,立即上工 | 白班上班時間為8-16;照顧人力目前為7-8人,為了能夠讓上班時,快速了解當日照顧病患的狀況,常都要提早20-30分到單位,先做簡單的準備,然後再等到8點時,由大夜班人員跟白班人員進行交班。因夜班人力少照顧病患多,等到真的交班時,往往都已浪費掉很多時間。 |
3 | 改善護理紀錄書寫速率增加 | 目前醫院仍用鍵盤打字書寫方式,進行護理紀錄呈現,有時迫於急救上人力不足,護理紀錄通常都是急救後有空才有辦法書寫,嚴重延遲護理人員的下班時間及體能消耗。 |
4 | 輔助翻身床 | 醫院重症加護病人或長照機構的臥床病人,需仰賴護理師或照顧服務員經常性的翻身擺位,人力勞務負荷重,若能進一步發明出結合床具原有的功能,進行身體質量分析而自動化輔助翻身擺位,增加照護品質與降低勞務負擔。 |
5 | 應用AI評估病患服用安眠藥物後,是否有無達到效果 |
臨床上,病患常常主訴昨晚都沒睡覺,一直要求增加或增強藥物的量。但,夜班護理人員,家屬常看到的是病患已入睡,甚至會有打呼的狀態。 透過其他更精準的數據來了解病人的睡眠品質狀態,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藥物濫用,也可以降低病人因服用過量的安眠藥造成跌倒的發生率。 |
6 | AI介入藥物順從性之追蹤 |
目前門診病人的服藥順從性(包括口服藥或胰島素注射部份)將與後續的治療成效有明顯相關性,但門診常會發生服藥錯誤 , 忘記服藥, 施打錯誤等等,如何跨領域以AI智慧監控並提醒病患服藥順從性,或智慧型藥盒提供病患記得服藥,或 APP系統的定時與醫護人員聯繫,改善獨居或高齢患者的服藥狀況。 |
7 |
應用AI協助臨床新進護理師,快速準確的放置靜脈留置針 (Intravenous Catheter靜脈留置針,簡稱IC) |
新進人員協助病患打針,因工作經驗不足,再加上需面對病患,家屬的不放心及希望一針on上的心態,常常心裡壓力很大,如有可以有明確協助找到血管的輔助,不僅可以減少新進人員的壓力,進而降低離職率。 |
8 | 下床防跌帶 | 臨床現況鼓勵住院個案早期下床,比如術後或病情改善時,但往往初次或瞬間虛弱時容易在床邊跌倒,故發想若能結合車上安全座椅安全帶的概念或孩童學步車的安全裝置,結合床具上加裝拆卸方便的軌道安全帶,可鼓勵病人或長輩早期下床活動,而減少跌倒的擔憂與風險。 |
9 |
如何在急診實施單 一劑量(Unit Dose, 又稱UD)給藥 |
急診與一般病房不同,病患留滯的時間不固定,不像病房可以固定三班由單一劑量(Unit Dose, 又稱UD)發藥。但是急診護理一樣有發藥跟給藥的需求,就變成在急診需要每天開立注射針劑的醫囑(俗稱“買藥”)給護理師,不然就沒有藥物點班及交班。但是每天“買藥”的這件事會造成醫師跟護理師的無謂負擔,是否能用系統及科技的方式改善? |
10 | 如何提升護理人員給藥零缺失及患者辨識度提升 | 目前院方會印出藥單,讓患者或家屬至藥局領藥後回急診打針或口服藥,但經由醫護人員核對過程仍偶會發現藥局給藥錯誤的問題,如此一來一往需耗費時間及人力,無法立即讓患者得到妥善的處置。 |